一.教育科研的发展
路桥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起步于“九五”之初。回顾发展历程,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:起步于学习性的研究——学校试图通过一个课题,达到较大面积提高教师水平的目的,老师们像拜师学艺一样做课题,如参加浙江教育学院 汪潮 教授负责的《小学语文教学研究》的课题群研究;继而进行调查分析类的研究——教育教学的改革必须建立在对当前教育问题的充分把握上,开展以调查分析为主要目的的课题也是必要的,这是从“学艺”研究走向独立研究的开始;历经教改实验研究——围绕一个小专题,设计一套教改方案并在教育实践中实验;走向探索性的改革——这类研究开始只有思路,而把更大的创造力的余地留给参加研究的教师们,然后通过对实践探索的分析以及各自小研究的综合,形成对学校改革有更大指导意义的成果,吴善进校长承担的《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研究》就属于此类研究。
二.科研的网络与制度
健全的教科网络和完善的制度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基础和保障。学校形成了“三层四环一中心”的教育科研网络,实行的是“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规划——教科室具体管理——课题负责人落实”的层级管理模式。教科室下设规划组、通讯组、推广组、文献组等四个组。四个职能组各司其职,但又围绕课题组这一中心,通力协作,形成合力,运行操作。
学校先后制定了《路桥小学教科室工作条例》、《路桥小学教科室主任职责》、《路桥小学教科室成员职责》、《路桥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办法》及《路桥小学教育科研奖励细则》等制度,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,确保了学校科研工作有章可循,扎实有效。学校的教育科研规章制度曾作为典型向全台州推广。
三.科研的成效与影响
学校倡导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,强调教育科研要为学校的发展服务,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服务,为教师的成长服务,坚持科研与实践同构共生,形成了本土化的科研特色。近几年,围绕“展示—效能”的教育理想,开展了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主题式微格研究的探索》、《校本课程下的小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》、《基于组织学习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》、《小学生展示性学业评价》等课题研究。课题的研究实施,开发了学校活动课程,改革了教师培训技术,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能,形成了学生发展—教师发展—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与提升,促进了“展示性教育”的路小品牌的创立,培养了一支科研型的骨干教师队伍。目前,学校拥有省名师4名,区级及以上业务获奖教师达72人,占教师总数的60%左右。
如今,路桥小学已经形成了浓郁的“科研兴校”氛围,为学校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底蕴,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、省教育科研200强学校、省文明单位、省教研示范性学校、台州市城镇示范性学校。